1.如果你是學校的教授,你會願意配合此課程計畫,讓你的學生也加入翻譯的工作嗎?為什麼?
ANS:
會~XD
而且這是一種新的嚐試、新的體驗
也是一個走出去看看世界文化的機會
(但是要在教學大綱上註明~免得期中一堆人中止:-p)
目前國內中央大學與清華大學自然語言研究室
已經投入此計劃的翻譯工作
但我覺得
不僅僅是具有語言專長的人可以投入
只要該課程相關科系的人都可以參與
即使沒有出眾的翻譯能力
但對於專業名詞、內容敘述
至少可以秉持著他們學習的歷程與經驗
提供更精確的文字
3.因為許許多多的課程都是老師經由學校特色、國家的風俗民情,或者是根據學生特質而精心策劃出的教學課程內容,而這些教學課程內容適用於其他地區或者是其他國家嗎?這樣是否就減少了其教師嘔心瀝血所完成的教材的流通性了呢?有方法可以突破這個困境嗎?
ANS:
我覺得課程適不適合其他地區或國家
應該是由授課老師在教學前先行評估的
考量學生的學習狀況、教學環境、資源以及教師專業能力
選擇最適當的課程進行教學
而一些開放性的教材
應該是「參考」使用
本來就沒有一套教材適用於任何教學場合
但教師是有能力去評估及修改
使其能夠配合其教學的
以台灣的教學環境來說
許多經營的極有特色的小學
多半會開發屬於自己的本位課程
透過網路或其他傳媒
其他學校可能仿效、改編他的制度、課程、觀念或精神
而這也是開放式資源的一個特色
你可以任意的增修資源
以達到自己所需要的效能、成果
所以我覺得如果有適當的分享途徑
同樣的教學課程與想法
一定可以移植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教學環境
並不會因為它是為了某個特殊需求而設計的課程
讓整個流通與分享中斷
9. 來自各地的志工一同為OOPS裡頭的課程進行翻譯,是否會有譯名上的出入而造成誤解?如何避免?或是有其他的統合方式?
ANS:
「翻譯」經常是讓人詬病的
就如同老師Blog所提到的(趁機推銷http://drmuffin.blogspot.com/ 四月十九的文章)
從小我們就受到環境的影響
中文是我們學習歷程中絕大多數使用的語言
我相信很多人就算唸到大學
也只是把外語當作是升學的考試科目
而不是一種工具、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
甚至,一種文化的表現
就如同我所討論的第一個題目
如果我是學校教授,會讓學生加入課程翻譯工作嗎?
還是會!!
或許有人會說
「那翻譯品質怎麼辦?」
我想,並不是所有的譯文都會有問題
最會出問題的也許是流暢性、專業用語或是一些「特殊性用語」
這可以透過討論的方式改進
奇幻基金會裡面就經常有一些討論標題出現
但這仍屬於比較小型的議題討論
OOPS也計畫將引進wiki系統
讓所有參與(或者瀏覽,看到時候開放的權限吧)者能對網頁內容進行校正
後者我想是更趨向於開放式的觀念
而且網頁的瀏覽率
我覺得會比論壇、族群的回應來的多且大
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